查看原文
其他

线上讲座丨琴学启蒙讲座




琴的历史很长,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和神农制琴。在一些古书、古画、古诗里,都可以看到琴。《诗经》最早记录了古琴出现的文字,第一篇《周南·关雎》,文字是这样写的:“窈窕淑女,琴瑟友之”。这里的“琴”就是古琴,“瑟”就是古瑟。


古琴曲里有一首《良宵引》,和二胡曲里《良宵》有同样的寓意:良宵美景,三五好友知己,闲坐在一起弹琴赏月;天高气爽,月朗星辉,和家人共品琴之韵味。正月十五月儿圆,火树银花星满天。本次线上讲座,邀请古琴演奏家、声乐艺术家、上海民族管弦协会理事董岫婷老师为大家带来一场《琴学启蒙》,她将古琴的启蒙知识都融汇在了三首琴曲的演奏讲解中,就让我们伴随着悠然致远的琴声,一同享受阖家团圆之乐。

董岫婷:

古琴演奏家,声乐艺术家,四川音乐学院第一届古琴专业毕业,获得古琴、声乐双学士学位。海上雅乐古琴、琴歌艺术家,上海民族管弦协会理事。自幼师承国家政协委员,诸城派第五代传人高培芬教授。大学期间,得到中国琴会常务理事、蜀派传承人曾成伟先生悉心指导。定居上海后得到虞山派老琴家胡维礼先生亲授虞山传曲。操缦曲风空灵回荡又见气势恢弘。在声乐方面,启蒙于李玲老师,后跟随女高音歌唱家、硕士研究生导师张琳教授学习。演唱风格清丽脱俗,灵动曼妙。

现致力于古琴吟唱的发掘、传承与发扬。尤其在精通古琴演奏基础上,全新阐述众多诗乐名篇,诠释“援琴而歌”之精华。作品包括《思亲操》《怨诗行》《西洲曲》《关雎》《鹿鸣》等。积古创新兼备,继承发展兼全。




—《良宵引》—



最早在《南风》里这样写道:“舜操五弦,以歌南风”,所以《诗经》和琴是最早的配合,叫做“援琴而歌”,就是说一人邀琴,然后唱颂诗词,是很常见的表达方式。古琴与文人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,也因此流传下很多与琴相关的诗词。比如,我们很熟悉的、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就是其中一位,他在《月夜听卢子顺弹琴》一诗中这样写道:“闲坐夜明月,幽人弹素琴。”白居易也是一位很喜欢琴的诗人,他写过 “七弦为益友,两耳是知音。”而配在《良宵引》上也有一首清代张梁所写的诗:“丁东莲漏隔花滴,花影离离月波白。水精帘卷碧窗幽,座上清风拂瑶席。素琴徐拨玉玲玲,远寺疏钟相间鸣。夜深错认天仙下,空里微摇环佩声。”元宵佳节,听一曲《良宵引》,清风入弦,琴声悠悠,闲情逸致,悠然自得。


—《梅花三弄》—



冬天里,唯有梅花铮铮傲骨,暗香独自开放,在寒风中生存。而梅、兰、竹、菊都颇受文人所喜爱。王安石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《梅花》诗,描写了梅花不与繁花争奇艳,凌寒独自开的精神。在古琴曲里也有一首非常有名的琴曲,叫做《梅花三弄》,又叫《梅花引》《玉妃引》。根据《太音补遗》和《蕉庵琴谱》里记载,它原是晋代一首婉转的笛曲,但古琴是一个单旋律的乐器,不能同时弹多个音,只能一个一个音地来回变化。所以弹奏古琴又称“抚琴”,即像抚摸一样地弹奏。《梅花三弄》乐谱最早记录在1425年的《神奇秘谱》里,文人通过它借物咏怀,借梅花洁白耐寒的特性来歌颂品德高洁、高尚的人。君子之交,抚一首《梅花三弄》再适合不过。


—《黄莺吟》—



春暖花开,草长莺飞。梅花开过春天就要来了,正月初一是春节,一年的起始是立春,万物复苏,很温暖,很柔和,生机勃勃,在这里最适合抚一曲《黄莺吟》。这首诗在元代《事林广记》里这样记载:“黄莺,黄莺,金衣簇,双双语,桃杏花深处。又随烟外游蜂去,恣狂歌舞。”桃杏花深处,有桃花杏花恣狂歌舞;后来老师来到南京,又找到了另外一首《金陵杂兴诗二百首其一》,这首诗里也有黄莺:“玉麟堂下柳丝丝,过了春风⼀半时。行到水乡应底事,黄莺飞上杏花枝。”两首相连,再加上音乐的旋律,便仿佛能看见一只小黄莺在花丛中流连忘返。



古琴的传承历史很长,它与文人诗作紧密相连,你可以把文人的诗句填写下来作为吟唱,也可以把琴写在我的诗句里。正如苏轼在《琴诗》所说,“若言琴上有琴声,放在匣中何不鸣?若言声在指头上,何不于君指上听?”如果我们说古琴是有声音的,它放在匣中,你不去弹它,它不会响。如果说你的手可以弹出美妙的音乐,不如来弹奏一首吧!



主办单位:金陵图书馆

承办单位:浦口区图书馆


END


关注微信:浦口区图书馆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